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湖北奋力谱写“体育让生活更美好”新篇章
栏目:室内知识 发布时间:2024-07-23 15:20:06

  平博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湖北奋力谱写“体育让生活更美好”新篇章

  晨练、夜跑、徒步、登山、骑行、露营……在荆楚大地,体育场馆、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运动场地,总能看见人们在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如今,体育健身运动正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来,湖北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创新探索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积极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增添新助力。

  健身去哪儿?每个人都希望能在离家最近的地方“动起来”。对于襄阳市襄城柳子山、南丽等社区群众而言,这种在家门口就能参加体育锻炼的幸福感正变得触手可及。

  襄阳市通过进一步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千方百计为居民群众打造了一批近在身边、便捷可达的体育场馆和社区运动角。柳子山社区居民丁浩每天晚饭后步行到社区全民健身中心锻炼身体,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健身中心就建在家门口,走5分钟就能到。运动后再出点汗,浑身舒畅。”

  武汉市好燃时刻体育公园,这座位于洪山区的武汉市最大的新一代智慧体育公园12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12万平方米的公园内包括六场馆、四中心、两乐园,一个场馆可以一次性体验几十种新潮项目。在羽毛球馆,运动达人孙伯明正挥汗如雨。上个月公园试运营,他每周都要约朋友来打羽毛球或篮球。他说:“这里场馆新、设施齐备,不用像以前到处去找场地,现在出门几分钟就可以运动健身,非常方便。作为洪山区重点民生项目,体育公园的正式运营,将服务周边片区全年龄段近50万人口,有效解决该区和平片区体育设施、运动场地短缺的问题。”

  在湖北省体育局洪山体育中心,占地1024平方米的室外智慧健身房即将免费对外开放。作为湖北省体育局的试点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全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建设,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健身需求。而该中心的国家级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项目现已投入运营,依托自有体育场馆及场地器材设施,将为市民提供体质测试、健身指导、运动康复、营养和科普等一站式运动健康服务。

  枝江市滨江智慧体育公园,是市民日常运动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公园设置了“一环四区”,“一环”指全长3.6公里的健身步道,“四区”即少年儿童活动区、青壮年健身区、中老年健身区和残障人士活动区,有9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6项体育项目。“一环四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科学健身、智慧健身、绿色健身的好去处,让健身有了数据的支持,有了科学的指导,同时也更加激发市民的健身兴趣,吸引市民打卡健身,促进智慧体育的发展。

  今年以来,湖北省体育局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湖北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指导性文件,将“十四五”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6平方米提升至3.0平方米。并持续加大省本级体彩公益金投入,列支专项资金9660万元、资助建设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项目183个,有效提升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这些建成的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惠民工程,让城乡体育设施全面提档升级,极大地提升了广大群众运动健身的体验感和幸福感。同时高质量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特色化体育活动,点燃了群众健身热情,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

  5月13日,由湖北省体育局、省乡村振兴局联合举办的湖北省全民健身八进乡村活动在潜江市收官。此次活动以大众自助式的群体活动,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全民健身赛事、观看全民健身展演、参与全民健身活动,落实了“全龄友好”的全民健身服务理念,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感。从今年3月开始,活动足迹踏遍湖北省17个市州,举办百余场活动,直接参与人数2万余人,影响辐射达到500万人以上。

  咸宁潘家湾镇太极拳剑协会的教练李友祥介绍说:“我打太极拳很多年了,现在60多岁了看起来也很精神,从刚开始练太极拳只有村里的几个人,慢慢发展到30多个人,喜欢太极拳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希望通过太极拳的展演推广,能够有更多邻居和周围的乡亲们来练拳锻炼身体,能加入到健身的队伍中来。”

  湖北省2000多家体育社会组织和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逐渐成为带动全民健身的主力军,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明确了职能职责,推进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发展。

  2023年湖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行活动,历时四个月,有近百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世界冠军、全国冠军、金牌教练、高校名师等加入进来,走遍全省17市州、开展17场活动,总参与人数近7000人,带动、促进、影响100多万人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产生积极良好的社会效应。

  湖北省柔力球运动协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陈东来到天门现场教学时说,把技能服务、科学指导随着公益行的脚步送到全省各地,传播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社会体育项目,让大家能够收获一份健康,能够收获一份快乐。

  这份快乐,也点燃了居民的运动激情。健身爱好者陈媛媛认为,柔力球能锻炼肩、颈,调整自己的不良体态,让身形更加挺拔,身体也越来越棒,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科学健身指导功不可没。自己现在也时常关注一些全民健身活动,一有机会就报名参与。

  湖北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体育惠民,健全全民健身指导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单项体育协会作用,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系,将专业教练资源引入基层,对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赋能,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据统计,湖北省有近17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普及徒步、广播体操、柔力球、滑雪、飞盘等多项运动技能,覆盖全省17个地市州的2000多万群众。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湖北省体育局制定印发了《2023年湖北省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主要赛事活动框架方案》,积极调动全省各地承办省级大型赛事活动积极性,切实将省级赛事活动资源下沉。各具特色的赛事活动应接不暇。举办了全运会群众体育篮球和羽毛球比赛、全国老年人健身大会、湖北省第三届冰雪大会、第二届社区运动会、八进乡村活动、户外大会美乡村展示大会、“6.10”、“8.8”、荆楚健身动起来等省级以上赛事活动百余场,不断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

  今年3月,湖北省召开了首届青少年体育大会。会上首次发布了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情况报告,并为首批入选深化体校建设“61530”行动计划的36家单位授牌。

  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2022年5月,经报省政府同意,湖北省创新开展了以12个县(市、区)为主体的首批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之下,体教融合的氛围日益浓厚,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师、生、家、校、社”的广泛认可,推进试点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各示范区新增体育教师、教练员157人,成立俱乐部143个,布局试点学校193所,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84所,成立学校体育社团2114个,组建体育校队548支。创新举办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县(市、区)运动会,800余名青少年运动员共赴枝江参加比赛,加强了沟通交流,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创新开展体育支教活动,联合襄阳、宜昌、孝感、黄冈、恩施5个市州,委派6所高校240名支教志愿者,赴126所基层中小学开展支教,覆盖学生5万余名,有效缓解了基层体育师资不足现状。联合省教育厅开展“体教融合杯”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择优选拔700多名学生在巴东等地开展了5站活动,弘扬了体育精神,普及了运动技能,深受广大家长和青少年欢迎。

  据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骆启义介绍,湖北省创新实施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旨在发挥县(市、区)的体制机制和行政资源优势,深化体教融合认识,培养体教融合理念,营造体教融合氛围,打造体教融合模式,从而以点带面,逐步将体教融合引向深入。近两年的试点建设实践经过积极探索、攻坚克难,成效明显。12个试点建设地在体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创新上为全省提供可借鉴复制的经验。下一步,湖北将坚持区域协调、动态调整、提质扩面、持续推进的原则,推动试点建设走实走深走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委出台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监测满意度,湖北省体育局开启“双创”引擎机制,将在全省组织实施“全民健身基础建设创优、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创先”工程(以下简称全民健身双创工程)。

  12月7日,湖北省体育局下发了关于印发《湖北省全民健身双创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民健身双创工程包括场地设施建设(荆楚步道、体育公园、“一场两馆”、体育综合体、运动健身中心)、场馆开放运维(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维护维修)、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传统赛事活动、全民健身主题赛事活动、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等3大类共计10个项目。

  湖北将通过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加强督导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监测群众满意度,力争在湖北省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排名争先进位,进入全国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监测满意度第一方阵。

  湖北省体育局局长水兵表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湖北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湖北省扎实推进体育强省建设,深入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2022年,湖北出台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同年还通过了新修订的《湖北省全民健身条例》,为新时代湖北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水兵介绍,2023年,刚刚出台的《湖北省全民健身双创工程实施方案》将以加强全民健身基础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强化省级项目示范效应,推动全省体育场地设施更加完善、体育场馆开放更加充分、体育赛事活动更加多元、公共体育服务更加优质,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为健康湖北和体育强省建设筑牢坚实基础。(转自12月25日《中国体育报》04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