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博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更高质量发展,中国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步履从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内在一致、一脉相承,擘画了“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我们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重塑乡村“形、实、魂”,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加快乡村塑“形”,打造新村新貌。改善农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环境是塑“形”的核心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最明显直观的表现和现阶段农民最迫切的需求。我们要坚持把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切入点和发力点,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持续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实现全区村庄风貌整治全覆盖,使乡村建设与优美的自然生态相协调,不断提升乡村颜值与气质。通过连点成线、串线成面,打造更多乡村风貌示范带,将“一处美”延伸为“处处美”,让美丽乡村成为各地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推动产业做“实”,形成强劲支撑。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我们要深入贯彻习关于“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重要指示,加快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坚持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间抓好生产组织、后端抓好市场营销,着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进一步稳固农业基础,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突出抓好“一村一品”特色富民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
注重文化铸“魂”,彰显乡风魅力。实现农村长远发展必须深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精神风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同时“活得有面子”。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充分发挥乡村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壮大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不断增强乡村发展软实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撸起袖子加油干、紧盯目标认真干,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添动力,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作者:李明泓)